1.纣王
商纣王真的是一个昏君吗?太仁慈才是罪过?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天子,本名叫做辛,历史上也叫他帝辛。他去世后,周武王给他一个谥号,叫做纣。于是,人们也就称帝辛为商纣王。商纣王不但学识丰富,还勇武过人,曾经亲手格杀猛兽。也就是说,商纣王是一个聪明非凡,能文能武的人。那么,如此能干的人,为什么会亡天下呢?司马迁对此做出了分析:知足以距谏,言足以饰非;矜人臣以能,高天下以声,以为皆出己之下。商纣王有哪些罪状呢?其一,贪于淫乐,宠幸苏妲己。其二,修建鹿台,耗费民力。其三,建造酒池肉林,生活腐化。其四,百姓有怨言,就用炮烙刑罚残酷镇压 。不过,若我们仔细分析这四大罪状,就会发现,这些都不是个事儿。真正的原因,是西伯侯姬昌势力壮大,最终夺位成功。 商纣王在用人和决策方面频频出错。比如废掉了贤臣商容,杀掉比干。他越是自大,越是迷恋拍马,结果朝中奸佞遍布,忠臣远离。西岐日益壮大。
2.秦始皇
秦朝在统一后不久就频繁的大兴土木,尽管其中一部分工程如长城灵渠是利国利民的,但生产力仍遭到极大破坏,秦始皇三十一年,一石米就卖到了一千六百钱, 民众苦不堪言,因此秦朝二世而亡也就不奇怪了。历代都宣扬秦始皇残暴不仁,如焚书坑儒、大建阿房宫、长城、骊山墓等等。但从考古看来,”焚书“是有的,但是好在所焚的书在咸阳宫和民间多有副本,可惜的是周王室存放的珍贵史籍没有副本,也被付之一炬从此绝迹。坑儒”是后世的说法,《史记》中记载为坑杀术士,但同时也提到“诸生皆诵法孔子”,也就是说这些术士和儒生算是一类的。阿房宫经考古发掘,没有建成,只有一个地基。但是为了修建规模庞大的阿房宫要备工备料,同样耗费巨大,后人有”阿房出,蜀山秃“之语,更不用说秦始皇在咸阳周围复制六国宫殿二百七十余座,还以甬道相连,耗费的民力就无法计算了。秦始皇背离了秦国崇尚节俭的传统,这是他的一大失误。历史是由人书写的,其中夹杂着很多作者的情感,以及统治者的意志。秦始皇虽然有大功于中国,但同时也为秦朝迅速灭亡埋下了火种。对他的评价必然是褒贬参半,有丑化也有美化,后人读书也难免接受了这些理论。
3.项羽
细读史书,透过一幕幕细节,就会清楚的发现,项羽性格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:他空有高志却目光短浅;他爱慕虚荣,不乏自满自得的小农意识;凡事勇在先,智在后,残忍有余,仁善不足;缺乏从谏如流、宽宏大量的领袖气质。这就决定了他的一生,只宜做一名叱咤风云的将军,却不具备一种帝王的气度。他真正的失误不在于杀没杀刘邦,而是误在自身不能克服的性格弱点上,就算他于鸿门宴上杀了刘邦,以后也一样会败于张邦、王邦、李邦……
4.王莽
王莽是一位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。古代史学家以“正统”的观念,认为其是篡位的“巨奸”。但近代帝制结束之后,王莽被很多史学家誉为“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改革家”。认为他是一个有远见而无私的社会改革者。胡适认为他是1900年前的社会主义皇帝。王莽改制的失败,固然有其历史的必然性,但他性情狂躁、轻于改作,一味慕古、不切实际,刚愎自用、所用非人,这些性格特征使他在改制中既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,又不能建立一个高效率、有威信的推行新政的领导班子,因此改革注定要失败。
5.曹操
史书评论曹操:“明略最优”,“治世之能臣,乱世之奸雄”,“横槊赋诗,固一世之雄也。”著名的《让县自明本志令》作于建安十五年(210),光明磊落,字字真挚。曹操感性地说:“使天下无有孤,不知当几人称帝,几人称王。”事实的确如此。长篇历史小说《三国演义》里面,因为文学上的需要,而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。然而《三国志》对他的评价,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,陈寿评价曹操为“汉末,天下大乱,雄豪并起,而袁绍虎视四州,强盛莫敌。太祖运筹演谋,鞭挞宇内,揽申、商之法术,该韩、白之奇策,官方授材,各因其器,矫情任算,不念旧恶,终能总御皇机,克成洪业者,惟其明略最优也。抑可谓非常之人,超世之杰矣。”后世学者认为,这是《三国演义》的作者罗贯中有意歪曲事实,并没有正确评价曹操。曹操唯才是用,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。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,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。在内政方面,曹操创立屯田制,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,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。
6.隋炀帝
隋炀帝有成就一代帝王丰功伟业的雄心壮志,也为了理想的实现不懈努力过。他在位初期,生产迅速发展,人口快速增长,国库充盈,人民安定,出现了鼎盛局面。如果他在大业五年“及时”去世,就会成为中国历史上功业最显赫的帝王之一。统治中后期,他被成功冲昏了头脑,自信心极度膨胀,操之过急,急于求成,再不能冷静的思考。他身败名裂的主要原因,是成为“子孙万代莫能窥”的千古一帝的雄心催促他把车开得太快,终于车毁人亡。他的时代正处在历史大调整、大变革的时期,他的诸多治国韬略,深谋远虑,泽及后世,在当朝并没有发挥出作用。究其原因,马克思主义辩证分析法认为,新事物的出现是一个曲折的过程,先进的思想遭到了顽固旧思想的层层阻挠,杨广成了时代的先驱者、牺牲者。
7.武则天
从整体上看,武则天的功还是大于过的。她从前在唐太宗宫中时,唐太宗有一匹壮马叫狮子骢,非常暴烈,没有人能驯服它。武则天对唐太宗说,我能制服它,但要有三件器物:铁鞭、铁挝和匕首。先用铁鞭打它,不服,再用铁挝打它的头,再不服,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喉。唐太宗很称赞她的气概。她果然用制壮马的方法驾驭群臣,造成历时半个世纪的有效统治,对国家统一的进一步巩固和社会安宁的长期保持,作出了特殊贡献。中国历史上的许多男皇帝比起武则天来,恐怕连一根汗毛也沾不到边。我赞同当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对武则天的评价:“政启开元,治宏贞观”。武则天承前启后、继往开来的历史功绩将彪炳千秋!
8.曾国藩
关于曾国藩的整体评价,论者说,“曾国藩事功之大,誉称晚清‘中兴名臣’,创办洋务,不愧为洋务派领袖,著作丰富,可当之为学者,研究古文辞,无忝于文人,治军有方,调配得宜,堪与古代兵家相媲美,拥兵而不自重,善权变而又谦退,足见道德修养功夫之深厚;吏治清廉,教养兼施,鞠躬尽瘁,以身作则,不啻为青天,治家有道,关怀子弟,亦为后人楷模”。有的论者说:“曾国藩从上奏激怒咸丰帝开始走上历史舞台,表现了一颗忧国忧民之心。他镇压了太平天国有功有过。历史假他之手对南北两个封建政权进行了选择。曾国藩发动了洋务运动,使中国历史运动与世界近代化运动合流。中国历史由此走上一个新的阶段。历史的步履不管何其艰难,但历史并不是倒退,而是前进。曾国藩在外事的处理上,表现了能审时度势应付巨变的才能,他坚持民族正义立场,忍辱负重,力保和局,避免了新的战祸,使中国有了一个喘息之机,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里,进行‘图强求富’的建设。因此,曾国藩虽有一定的历史罪过,但其历史地位应划在近代进步的爱国人物之中,而且,其重要性,在中国近代历史前60年里几乎无人可与之相比。
9.袁世凯
事实上,许多知名人士和历史学家通过对袁世凯的了解和研究,对袁世凯冷静分析、客观评价,采取了有褒有贬的评价方式。这些评价的共同点是:袁世凯本质上是擅长权术的旧派人物,同时也是爱国者和民族主义者,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重要贡献,而他最大的败笔在于称帝。
10.蒋介石
。
。
。
。
。
。
不!予!评!价!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