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得不说,《后浪》这是一篇花了很多心思和精力撰写的文案,并且从今天早上朋友圈的刷屏表现来看,大家都在被这段演讲所鼓舞。

《非浪》延续了朱一旦视频强烈现实性、反讽的风格,以送去非洲奋斗为主要话题展开,令人玩味。
“《后浪》里面充斥着高级电子产品、昂贵手办、出国旅游、赛车跳伞、漂流潜水,放眼望去,全是纸醉金迷的都市生活。可是,生活在小城市的青年们呢?那些数以亿计的赚着三四千块,每天被房价压弯了腰,加班,秃了头,送着快递打着工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的螺丝钉们呢?他们眼里的光,又在哪啊。”
《后浪》讲的是城市中产以上家庭的年轻人,《非浪》讲的也是年轻人,可能是你看不到的千千万万的年轻人。如果你感觉被《非》冒犯到,不好意思,被《后》冒犯到的人可能更多。”
“工农阶级才是后浪,不是那些家境优渥的小布尔乔亚”

只不过,作为刀尔登名句的信徒,并且不久前才经历过李文亮逝世那晚的山呼海啸,我总能不合时宜地想起这句话:他们只有在安全的时候才是勇敢的,在免费的时候才是慷慨的,在浅薄的时候才是动情的——

如果年轻人在人类几千年财富文化积累基础上,所拥有的选择自由只是兴趣爱好,并且用个人兴趣爱好替代社会责任,个人生活方式替代普世选择,那么眼下玩B站的这一代年轻人的未来就不难想象。

在科技革新尤其是互联网的加持之下,一代不如一代肯定是个伪命题,只是演讲文案中竖立起来的一个批判靶向,谁都应该承认现在是一代胜过一代。只不过,一代胜过一代的青年人更应该有能力看清眼下的事实:
你可以自由学习一门语言,但是很多用母语写成的书你却不能读;你可以自由学习一门手艺,但是你应有这门手艺必须有许可;你可以自由欣赏一部电影,但是每年都有那么多部电影不能上映;你可以自由地去遥远的地方旅行,但是你想换个户口高考加分则万万没有可能。

何冰用动人的话剧腔所表达的,只是一锅浓汤宝熬的鸡汤,里面缺乏真实的部分——如果只能在自我阉割中表达,只能在既定范围内热爱,那么你心里的火眼里的光,都注定只能是一场焰火。
心灵鸡汤从来没有什么营养,因为它不会告诉你真相。
年轻人,自由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之一,这些宝贵的部分从来不能靠恩赐而获得,只有靠自己去发掘、承担和拼搏。

言论,迁徙,尊重,免于恐惧,以及那些不能表达的部分——这些都将和青年人的未来息息相关。这些仅仅依靠娱乐和消费是不够的,需要的是担当和践行,是创造和突破。
遗憾的是,我们国家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,在各种鼓励和引导、欺骗和打压下,变成了中年和老年,但是世界并没有实质性改变。

路还长,而希望渺茫。

我想,快乐的活着,就是最好的生活,属于那些普通的,闪着光的,热爱的,鲜活的人。

它只能算是一碗浓浓的馊味鸡汤。《后浪》这样说:“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和否定,内心强大的人,从不吝啬赞美与鼓励。”
   
    这样的论调,说明《后浪》作者根本不具备起码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素养,违背常识说歪理。

    我们知道,正是因为有思想者对现实的批判,求索,不满现状,才有改革和革命,从而推动人类社会滚滚向前。如果不是是否定之否定,人类岂不永远停留在母系氏族社会?

    孔子不正是感于他生活的年代的“礼崩乐坏”,才刀削《春秋》的吗?

    耶稣不是感于当年犹太教的沉沦才传播《福音》的吗?

    马丁路德、加尔文,不是愤懑于天主教的腐败虚伪才发起宗教改革的吗?

    五四之后一大批革命志士不是憎恶旧社会的黑暗才投身革命,救国救民的吗?

    他们无一不是批评否定者,按照《后浪》的逻辑,他们都是弱小的人?而历史告诉我们,他们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巨人!

    如果只有赞美与鼓励才内心强大,民族魂鲁迅又算什么?

    《国际歌》中唱道:要为真理而斗争!而《后浪》宣传的是什么样的三观?

    其实,后浪并不是什么新鲜东西,它只是只是一碗浓浓的馊味鸡汤!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Post Navigat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