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21年1月,绍兴。
鲁迅冒着严寒,回到阔别20年的故乡。

他以为故乡依旧像当年一样美好,没想到,却早已物是人非。 

他十分伤感,就写了一篇小说叫《故乡》。 

80年后,其中的一段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,取名为《少年闰土》,成为小学生必背、必考的重要课程。

1.jpg

曾几何时,我们也把课文背的滚瓜烂熟。 

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。
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,家景也好,我正是一个少爷。

 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,但又不是我记忆中的闰土了。

 通篇全是“我、我、我”,潜意识下就把自己代入鲁迅的少爷角色,对傻不拉叽的闰土,恐怕只剩下鄙视。 

可是长大后才发现,我特么才是闰土啊。

 文章还是那篇文章,只是当年的小孩长大了。

 少年时的闰土,是个阳光少年。 

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,项带银圈,手捏一柄钢叉,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,那猹却将身一扭,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。

 他出生在农村,没有别的娱乐活动。

 小霸王游戏机、PSP、电脑…统统没有,早教班、课外辅导班等负担也没有,他甚至没有读书的机会。

 闰土唯一的生活,是帮父亲干活。

父亲去大户人家打工,当忙不过来的时候,就会把他带去。

既可以帮自己干活,也能给家里省点粮食。

 夏天的晚上,别人在家里纳凉唠嗑,他还得跟父亲去田里照看西瓜,省得被小动物偷吃,卖不出好价钱。

 按照现在的说法,闰土已经输在起跑线上。

 但闰土的心里没有成年人的负担和顾忌,他依然没心没肺地活着,天不怕地不怕,就算天王老子惹恼了他,也敢抄家伙打一架。

 这就是少年意气——成年人被社会磨平棱角后,最怀念的东西。

 所以,当闰土见到鲁迅的时候,没有工人见到老板的畏缩,也没有因为身份地位不同而自卑,反而把鲁迅当作朋友。 

他很开心的跟鲁迅聊农村生活。

捕鸟、看瓜、刺猹、捡贝壳,闰土说的兴高采烈,鲁迅听的津津有味,他们的关系在热烈升温。

2.jpg

我们在学校读书时,不也是这样吗?

 谁家多么多么有钱,关我什么事?谁的父亲是局长、部长,不喜欢照样不喜欢!

 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小心思,只凭着自己的感情交朋友、做事情,不把一切世俗的眼光放在心上,只求自己开心。

 那是我们最怀念的光辉岁月。

 20年后,物是人非。 

他的身材增加了一倍,先前的紫色的圆脸,已经变作灰黄,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。

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,周围都肿的通红。

 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,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,浑身瑟缩着。 

 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,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,像是松树皮了。 

 当初的少年,早已成了中年大叔。  仔细想想,其实也很正常。
 

闰土的主要工作是种地,但是收成却不好,即便田里长出一点东西来,也卖不出去,只能在家里烂掉。 

 他就像大部分普通人一样,做着普通的工作。

没有高学历、没有天赋、没有背景、没有富亲戚、没有特殊机遇,甚至连走出去看看世界的机会都没有。 

 从小逼仄的生活,禁锢了他的眼界。 

从来没有人教过他要读书出国,也没有人告诉他“知识改变命运”,他只能沿着父辈的道路,懵懵懂懂地往前走。

 生活在羊群里,怎能生出搏击蓝天的雄心?能做到的,恐怕万中无一。

 慢慢的,那个聪慧、阳光的少年闰土不见了,他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,成了“懂规矩”的中年人。

3.jpg

站在鲁迅面前,他不敢肆无忌惮地开玩笑,而是恭敬的叫一声“老爷”,还要解释“那时是孩子,不懂事……”

 当年的朋友,如今是给他发工资的老板。

 一家8口人的生活,还得仰仗老板的关照。 

 肩上有了家庭的负担,就没有任性的胆量,一旦惹得老板不高兴,全家都得喝西北风。 

 这是成年人的宿命。 

 一个很残酷的现实是:闰土成为了当初最讨厌的人。 

少年时的闰土,或许也鄙视过自己的父母:“成天低头哈腰的,一点尊严都没有,我以后一定不会这样。”

 他有理由看不起父母。

老板的儿子,是我的朋友,这是人脉啊;我以后要把西瓜卖到全世界,没问题的;我还年轻,以后一定有远大全程。

 是的,不管他的梦想是“成为科学家”、“打进NBA”、还是“站在世界的最中心”,他都不想成为父母那样的人。

 但不管愿不愿意,他都成了当初最讨厌的人。

 该工作的时候,接过父亲的锄头和钢叉,成为一名最普通的工作人员。

该结婚的时候,通过相亲娶了一个不爱的女人,凑合着过日子。

然后生6个孩子,为生活而奔波。 

鲁迅要送他一些不用的东西,他选了两条长桌、四个椅子、一幅香炉和烛台、一杆抬秤,闰土像领奖金一样开心。
 

几天后,还划船来搬走所有的草灰。 

 劳累了一天之后,他看看熟睡的女人和孩子,或许依然会想起当年的雄心壮志,和暗恋过的翠花。

 但是也只能想想罢了。

4.jpg

闰土觉得人生苦,但又形容不出来,只能像石像一般坐着、沉默着,拿起烟管默默地吸烟,然后上床睡觉,准备明天的工作。

 那一刻,又有多少人会发出同样的叹息? 

 经常读史书的人,可能会有一种感受:“翻开书,满眼都是帝王将相;合上书,身边全是柴米油盐。”

 这是一种落差,关于身份,关于理想。 

 不是人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,也不是人人都能过上想要的生活,可是人生还要继续,不是吗?

 与自己和解,就成为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。 

懂得世界的复杂,明白人生的艰难,原谅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己,宽恕冷嘲热讽的身边人,孝敬生养自己的父母,照顾相互扶持的爱人……

然后,尽最大的能力,给孩子留一点本钱,让他比自己走得轻松一点。 

 所谓成长,其实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。

 不再执拗地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,也不再强迫自己完成什么目标,而是接受自己是普通人的现实,努力地活下去。

 然后在不完美的生命中,不忘少年时的意气风发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Post Navigat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