仔细想想,接吻其实算得上一种奇怪且有点恶心的行為。接吻时你与对方交换唾液,有时还持续很长时间。一次接吻可传播8000万个细菌,其中包括了有害细菌。

然而,毫无疑问,每个人都记得自己的初吻,以及初吻时那种或窘迫紧张、或兴奋喜悦的细节。而且,接吻在接下去的恋爱关系中仍是重头戏。

至少在某些社会中,接吻具有重要意义。西方人想当然地认為,全人类都有接吻这一浪漫之举。

然而,一项新研究表明,在全世界的人类文化中,有这种行为的不到一半。而在动物界,接吻之举更是极为罕见。
 
那么,接吻这一奇特行为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奥秘呢?如果这种行为是有益的,为什么它不在动物界和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?

在一项新的接吻偏好研究中,科学家通过对全球168种人类文化进行调查,发现只有46%的人类文化把接吻视为一种浪漫的亲密行为。这项新的研究不包括父母对孩子的亲吻行为,仅研究爱人之间嘴对嘴的浪漫接吻方式。

之前有人估计这个数字比例可能高达90%,然而事实比例远低于此。

在许多以狩猎采集为生的族群中,你完全看不到一丝接吻或接吻欲求的痕迹,一些族群甚至认为接吻之举令人作呕。据称,巴西的喜拿库部落形容此举「粗鲁恶心」。
 
研究认为,以狩猎采集为生的族群是离现代人最近、又过著远祖生活的人群,因此可以推断,人类的祖先可能都没有相互接吻的行为。

该研究的第一作者、拉斯维加斯内华达大学的威廉•扬科维亚克指出,许多人认为浪漫之吻是近乎全人类都有的行为,而该研究颠覆了这种观念,事实上,接吻是由西方社会创造且传承的后天学习行为。

此外,还有一些史实佐证了这项研究的发现。

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拉斐尔•乌洛达斯基表示,如今人与人之间的接吻行为或许是一项新近发明现象。通过查阅大量史料,他发现了接吻的演变历程。
 
有关类似接吻行為的最古老的记载来自3500年前印度教吠陀梵语的经文中,接吻在文中被视为互相吸取对方灵魂的行為。

而与之相反的是,在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壁画中,只是刻画了人们相互之间靠得很近、但并不互碰双唇的画面。

那么,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?我们是不是天生就会接吻,只是后天受到了某些文化的压抑和克制?还是说,接吻本就是一种现代人的发明创造?

通过观察研究动物,我们可以洞悉其中的一些奥妙。

在人类的近亲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中,的确存在接吻的行为方式。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埃默里大学的灵长类动物学家弗朗斯•德•瓦尔亲眼见过许多黑猩猩在冲突后亲吻、拥抱对方的情景。
 
对黑猩猩而言,接吻是一种重归于好的方式,且这种行为更常见于雄性而不是雌性黑猩猩之间。换而言之,接吻并不是一种浪漫的示爱行為。

而其近亲倭黑猩猩的接吻行為更为常见,并且它们在接吻时常常使用舌头。或许,这种舌吻并不足为奇,因为倭黑猩猩是一种性欲旺盛的动物。

当两人碰面时,我们通常会握手。而倭黑猩猩通常会性交,这就是所谓的倭黑猩猩式的握手。此外,它们在建立其它亲密关系时也会发生性关係。因此,倭黑猩猩的吻也不意味有着特殊的浪漫意义。

据我们所知,除这两种类人猿外,其它动物根本没有接吻行為。它们会轻轻地蹭一蹭、碰一碰对方的脸颊,但就算是碰到了嘴唇,它们也不会与对方交换唾液,或者撅起嘴用力唇吻。它们不需要这样。

以野猪为例,雄性野猪会发出一种对雌性野猪极具吸引力的刺激性气味。这其中的关键化学物质是一种被称为雄烯酮的信息素,可以勾起雌性野猪交配的慾望。

从雌性野猪的角度来看,这是一件好事,因為雄烯酮排放最多的公猪具备最强的繁殖能力。雌性野猪的嗅觉非常敏锐,因此不需要凑得更近去亲吻雄性。
 
其它许多哺乳动物也是如此。例如,母仓鼠可以排放出一种信息素,令公仓鼠发情兴奋。老鼠也会追踪类似的化学气味,找到基因迥异于自身的交配对象,最大程度地降低意外乱伦的风险。

动物常常通过尿液来散播「性息」。乌洛达斯基说:「它们的尿液非常之刺鼻。只要身边环境中有尿液,它们闻一下,就能判断对方合适不合适。」

可不只有哺乳动物具备敏锐的嗅觉。雄性黑寡妇蜘蛛也能闻出雌性蜘蛛排放的信息素,并从中得知她最近是否吃饱。而雄蜘蛛只与吃饱了的雌蜘蛛交配,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被雌蜘蛛吞食的风险。
 
重点是,动物不需要靠近对方,就能通过嗅觉找到中意的潜在交配对象。

另一方面,与动物相比,人类的嗅觉可是糟透了,所以我们需要相互靠近以示亲密。尽管嗅觉并不是我们用来评估适合性的唯一方法,但是研究显示,嗅觉在人类择偶过程中仍旧发挥著重要作用。

1995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,女人就像老鼠,更喜欢那些基因迥异于自身的男人所散发出的气息。

这种偏好合乎情理,因为和与自身有著不同基因的男人交配,就更有可能生出健康的后代。接吻是一种让你在足够亲密时、嗅出对方基因的绝佳方法。

2013年,乌洛达斯基就开始对数百人的接吻偏好进行详细深入的调研。这些受试者评价了在接吻时,他们认为什么最重要。

在这些人的回答中,「接吻时对方身体气味给人带来的感受」这个回答的比例很高,而当女性处在最佳受孕期时,气味的重要性更会增加。

原来,男性也会制造出类似野猪吸引雌性的那种信息素。这种信息素存在于男性汗液中,当女性嗅到汗味时,她们的性兴奋程度会略微提高。
 
乌洛达斯基指出,在哺乳动物择偶过程中,信息素发挥著举足轻重的作用,人类也不例外。他说:「我们继承了哺乳动物的所有生理特征,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,添加了一些新的特征元素。」

照这个观点来看,接吻只是人类文化意义上的示爱方式,其目的却是与对方靠得足够近,以探测接收其信息素。

在一些人类文化中,这种嗅觉行为演化成为身体上的唇吻。乌洛达斯基说,很难确定二者过渡的具体时间,但是其目的却是相同的。

因此,如果你想找到一个完美的伴侣,你可以不接吻,而只用鼻子在对方身上闻一闻。这样一来,你同样可以找到可心的伴侣,而且还不用沾一嘴细菌。只不过,那样会看起来非常喜感。

博物学家贡献给你十个知识谈资
1. 花椒的麻不是味觉,而是触觉

事实上,舌头上的味蕾,能感受到很多味道——甜酸苦咸,但没有麻。麻,其实是一种由震动带来的触觉。
吃花椒后麻麻的感觉,在理论上说,跟舌头每秒震动50次的感觉是一样的。

2. 我们可能再也吃不到香蕉了

现在,世界上最主要的香蕉品种“华蕉”,被一种称为“香蕉癌”的真菌感染,导致整株枯萎、死亡。
香蕉的繁衍方式独特,培育新品种难度非常大。科学家试图用“基因改造”,帮香蕉抵御病害,但希望渺茫。或许不久后,我们再也吃不到香蕉了。

3. 恐龙的味道像鸡肉

2003年,古生物学家在一块霸王龙的腿骨中发现了一些软组织,经过对比发现,恐龙的蛋白质组成跟鸡肉蛋白高度相似。
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恐龙肉吃起来可能会很像鸡肉。

4. 腰果壳有剧毒

为什么买的腰果从来没有壳?因为腰果壳油中的成分腰果酚,有剧毒,是制作杀虫剂的原材料。所以最开始,人为了获得果仁,要用火烤、高温分解毒素等方法,后来才改用机器。现在,腰果壳油里的成分,也被用在塑料和橡胶品的制造中。

5. 蛤蟆并不能预测地震

春天,天气转暖,蛤蟆结束了冬眠。为了交配,它们会往水塘移动。
因为差不多都是同时结束冬眠的,所以看起来自然就成群结队了。这种现象,每年都有,和地震并无关联,只是有时我们没有留意到罢了。

6. 最早的胡萝卜不是橙色的

最早的胡萝卜有两种:紫色的和黄色的,没有橙色。直到16世纪,当时橙色是荷兰亲王家族的象征颜色,一个园艺学家偶然发现了一些橙黄色的胡萝卜,为了讨好亲王,开始大量培养这个品种,想办法让颜色越来越深。最终,形成了现在的样子。

7. 橙子和柠檬都是杂交出来的水果

橙子、柠檬、柚子、广柑……生活里常见的柑橘类水果,其实都是一家子。它们的祖先有三个:香橼、柚子和宽皮橘。柚子和宽皮橘杂交,成了橙子;香橼和酸橙杂交,就成了柠檬。现在,园艺学家们又开始尝试新的方式,希望培育出更多好吃的柑橘类水果。

8. 北极曾也有“企鹅”

准确来说,北极的“企鹅”,是一种和企鹅非常像的动物——大海雀。实际上,英语的“penguin”原本就是指大海雀,因为企鹅和它太像了,人们以为企鹅是大海雀的亲戚,才误用了这个词。1844年7月,三个渔民误伤了最后一对大海雀的鸟蛋,大海雀灭绝。于是,北极再也看不到“企鹅”了。

9. 大多数的方便面并不含防腐剂

方便面是由日本的安藤百福发明的。生活中大部分方便面,先油炸让面饼脱水,再高温熬制,把汤汁浓缩成调料包。面饼炸过后迅速脱水,不易变质;调味料虽含水,但经过X光照射,杀死了其中的细菌。所以,不管是面饼,还是调料包,都不需要添加防腐剂。

10. 色盲也有好处

最近,科学家研究猴子发现:色盲可能并不是一种病,而是生物为了适应周围环境,主动放弃色彩视觉。色盲患者虽然丧失了识别颜色的优势,但会对形状更敏感。比如南美洲的绒猴,因为色盲,反而能更准确地识别昆虫的拟态;人类也会利用色盲者,去发现战场上伪装的敌人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Post Navigation